最新消息
消費型態改變,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多呈逐年成長
2015.08.30

 

  隨著電子商務提供的商品日趨多樣化,愈來愈多消費者透過網路消費,一天24小時全天性服務、網路比價不怕買貴等優勢,帶動台灣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近來成長快速,從2004年以後就以平均7.84%的成長速度增長,遠高於整體零售業的3.21%。

 

  即使在2010年歐債危機時期,也有高達8.49%的成長率,使其占整體零售業的比重,從2004年的3.3%增加至2014年的5.1%。

 

  電子商務逐漸成為我國消費的主要管道之一,但也給人未來大家都只會在網路上購物的想法,但確實是這種情形嗎?實體店面該如何因應呢?

 

  荷蘭最大電子商務協會Thuiswinkel專家預測,近年來網路商務技術迅速發展,與行動智慧手機的興起,將造成未來消費行為與通路發展有巨大的改變,預測到2020年時,網路銷售占比會大幅成長到36%。

 

2014台灣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概況

 

  但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就沒有如此樂觀的預測,雖然該公司也認為愈來愈多類別產品,如影片、音樂、書籍或電子產品等,會逐漸從傳統的實體通路商店轉移至線上零售,也有愈來愈多人透過智慧機或平板電腦進行網路購物,但其仍僅預測美國未來五年電子商務之年複合成長率為10%,2019年時網路零售額為4,800億美元,約占美國零售業銷售額的13%。

 

  依台灣過去10年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之年複合成長率推估,我國到2020年時,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可達3,086.82億元(約92.21億美元),預估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的比重,將從2014年的5.13%上升至2020年的6.5%,成長狀況與美國較為相近。

 

  註:此為經濟部統計處依「F399040無店面零售業」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統計。資策會則統計2014年B2C與C2C整體產值為新台幣8,909億元。

 

  電子商務正在快速成長,但根據Forrester公司的調查,就連美國2014年電子商務占零售業銷售額也僅有9%,透過智慧型手機完成的交易量亦僅占電子商務交易量的1%,這代表實體店面在零售業中仍扮演著主導性角色。

 

  至於哪些實體零售業較不易被電子商務,目前可歸納出具有三種特性的零售業:即時性、服務性與專業性。

 

  以便利商店為例,若走在路上突然口渴,前面有一家便利商店,消費者會想上網訂購飲料等一天後送達,還是立即進入便利商店購買;一般正常的人都會選擇後者,這正是說明即時性的重要。

 

  至於服務性與專業性,就會讓人想到加油站、汽機車專賣店、汽機車維修場、家居建材、手機專賣店等等實體店面。電子商務的出現,確實會對實體店面的零售業造成很大衝擊,台灣許多零售業者很早嗅到危機,開始跨足經營電子商務,例如UNIQLO網路商店、7-ELEVEN網路商店、屈臣氏網路商店、特力屋購物網等。

 

  線上電子商務近年來也開始成立實體商家,最有名例子就是美國Amazon在紐約市中心開設實體店家。這場實體與虛體之間的競爭,看似零和戰局,但卻又可相互合作,美國《富比世》雜誌認為,2020年實體店面和電子商務最終勢必會整合。

 

  隨著無店面零售發展,企業與消費者互動溝通管道更為多元,部分實體店面將發展成展示廳,利用更多感官型科技,例如虛擬實境、互動式電子看板等,提供消費者體驗服務;部分實體店面甚至受到未來老人化和單身化影響,可能開始朝結合社交功能形式發展。不論是消費體驗或社交功能之需求,實體店面都將不可能完全被虛擬店面取代,然而「全通路零售」是未來發展趨勢,網路商店、App、互動看板、社群媒體、客服中心等,企業不能再以過去思維來擬定經營行銷策略,必須打造更多元、更快速且全面的銷售與溝通管道,並有效利用大數據分析於實體店面,追蹤顧客偏好與購物習性。實體零售業業者若有此認知,就不容易被市場所淘汰。

 

  (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)

 

 

【資料來源:2015/08/30 經濟日報╱李曉雲】